首页

搜索 繁体

外传9:80年代记忆之世界15大超级工程(1 /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发布)

一、消灭天花(联合国主导,苏美中执行,1980年)

作为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天花在数千年间是无数次大灾异的罪魁祸首,甚至曾造成数个古文明小国灭绝。尽管19世纪人类就发明了接种牛痘的免疫方法,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相关统计显示每年有多达5000万人感染天花。

1958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苏联卫生部副部长、流行病学家维克多 日丹诺夫号召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一次消灭天花的行动,以彻底根除这种古老而致命的疾病。

由于天花病毒只在人类间传播,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此后就不需为每个新生儿接种天花疫苗,为各国节省大量财政支出。日丹诺夫的倡议得到了东西方国家的共同支持,但在工程启动后的10年,这一计划进展非常缓慢。直至70年代,苏联、美国、中国达成一致,世界卫生组织的根除天花计划才算进入快车道。

1967年世界尚有46个国家有天花流行,至1972年底,就只剩下印度、孟加拉国、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仍有天花疫情。1971年,苏联划片负责的区域内,埃塞俄比亚最后一例天花患者治愈;1975年,中国划片负责的巴基斯坦最后一例天花患者治愈;1977年11月,美国划片负责的索马里最后一例天花患者治愈。此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复查搜寻确认,终于在1980年5月8日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根除天花。

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主导,1984年)

根据中国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1951年中国就搭建了北京、蛟河50中心、朝鲜志愿军司令部的计算机网络。在五十年代,中国已用光纤搭建了国内的政务和军事计算机数据网,用于国民经济管理和军事信息交换。在50和60年代,计算机网络虽然也输出到苏联及东欧国家,但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下。

60年代,中国对西方打开计算机及光纤设备出口的大门,1970年推出廉价的“个人计算机”,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当时称信息高速公路)的条件已经成熟。从1975年到1984年,跨越东西方铁幕的数条欧亚大陆光缆、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底光缆主干道相继建成,1984年世界正式进入互入联网时代。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耗资巨大,中国作为几乎唯一的关键设备提供商,在整个工程中赚取了大量利润。1975年,信息高速公路开工的第一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就因此而陡增20%。世界的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方便了世界各国人民交流和文化交融,也让许多缺乏治国能力的政府陷入麻烦和危机,1999~2002年的世界动荡,就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有很直接的关系。

三、登陆火星(中美苏联合,1985~1992年)

1969年,尼克松总统正式宣布美国启动载人登陆火星计划,以扭转在载人登月竞赛中落后于中苏的尴尬局面。

载人登陆火星的难度远远大于登月,美国经过8年的预先研究及技术研制,发现凭当前的航天体系难以完成载人登陆火星,1975年因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又加重了美国国会的疑虑,在此情况下,1977年,美国宣布接受苏联和中国加入、三国合作登陆火星的方案,从此登陆火星计划进入快车道。

中国和苏联提供了工程上可行的、步骤极为精妙的载人登陆火星方案,之后整个项目步入快车道。美国停止了研制土星-9号超巨型运载火箭的计划,改以土星-7号和长征-15f/n-3f运载火箭进行近地轨道组合奔火的方案。1981年8月,第一艘软着陆的火星无人探测飞船发射;1983年10月,美国和中苏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在火星软着陆,作为为载人登陆先锋和保证支持。1985年12月,第一艘载人火星飞船飞向火星,并于次年7月的火星冲日抵达、成功着陆。

1990年4月,第二艘也就是最后一艘载人火星飞船成功发射。此后22年,火星计划中断,人类再未重返火星。

四、国际空间站(中美苏联合,1981年)

国际空间站的前身是1970年中、苏、东德联合研制的共产国际空间站。在中美苏宣布联合进行载人登陆火星工程后,1978年,美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共产国际空间站,但为了给飞往火星的载人飞船进行技术验证和宇航员生活测试,必须建造一座比共产国际空间站大3~4倍的巨型空间站。

1981年,中国长征-15e运载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发射入轨。1981~1982年,中、苏、美运载火箭陆续发射舱段,美国航天飞机则在太空搭建安装国际空间站的桁架结构。1983年1月,土星-7号运载火箭将120吨的奔火飞船样船发射升空,接入国际空间站的固定桁架。此后的7个月,国际空间站的气密居住区分为空间站本体和奔火飞船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3名航天员在奔火飞船内独立生活了8个月时间,有效验证了奔火飞船的维生系统。

国际空间站的初期舱段主要功能为验证火星计划的飞船及太空舱,用于科研及宇宙探索的功能舱段延迟到1986年之后发射。1985年,衔接了奔火飞船样船的国际空间站总质量达到672吨,是国际空间站总质量的最高峰。1988年,奔火飞船样船脱离桁架退役后,国际空间站的质量最高峰是1995年的643吨。

五、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1988年)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热核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耗费10年时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

iter的倡议由美国提出,最初加入该计划的国家及国家集团有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欧盟。iter的研究方向是磁约束核聚变,即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俗称“人造太阳”。1997年,iter计划完成第一阶段,从集中合作进入成员分头发展研究阶段,但遗憾的是,由于随后几年国际形势的动荡,美国、苏联、英国、欧盟的iter计划均出现了延误或取消的情况。

六、美国超级工程之州际高速公路(1989)

州际高速公路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正式称呼为纪念艾森豪威尔全国州际及国防公路系统,1956年由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开工建设,经过30多年的施工,于1989年全部完工。

州际高速公路是美国史上最浩大的工程,耗资1290亿美元,使用了24亿个艰苦工时,动用炸药总量达150万吨,土石方工程量320亿立方米,总长68500公里,接近地球周长的两倍。公路网覆盖除阿拉斯加州及波多黎各之外的美国所有州份,大陆四十八州用i-xx为公路命名,夏威夷州瓦胡岛上的ihs公路则独立命名。

七、美国超级工程之地外文明探索计划(1984)

地外文明探索计划(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又名seti计划),通过大型电子天文望远镜,探测接受外太空的“声音”,包括背景辐射、星体发出的电波以及其他杂音,从中分析有规律的信号,希望借此发现外星文明。

seti计划由nas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于1984年,最初只打算在加州伯克利分校建立seti团队,资金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州政府、民间募款各解决三分之一。但该计划见诸媒体后,华盛顿高层对seti计划突发兴趣,不久之后提案就获得了国会和总统的批准,由联邦财政拨款启动工程。

该项目的一期投资为42个高灵敏度的“艾伦望远镜阵列”(ata),这个巨型宇宙探索天线阵列建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农村地区,1989年投入使用。之后seti提出了“全阵列计划”,由 350 个偏置格里高利无线电天线组成,允许多个观察者同时访问干涉仪输出。

seti计划于1989年开始收集地外电磁信号信息进行分析,期间动用了相当多的超级计算机运力用于破解电磁信息,甚至一度刺激了世界超级计算机的市场需求。但至今为止,seti计划未能破译任何可靠的外星文明信息。

2005年,寻找地球外智慧生物计划研究所长汤姆 皮尔逊(tom pearson)以电子邮件向计划合作者通报,称因为美国政府削减支出,seti计划的经费严重短缺,宣布中止此计划。

八、苏联超级工程之卡拉库姆运河

卡拉库姆运河从苏联阿姆河沿卡拉库姆沙漠边缘延伸到阿什哈巴德西面的盖奥克泰佩,1982延伸到里海海滨地区。运河一期工程于1967年竣工,为灌溉、通航功能兼顾的运河。1982年运河二期工程竣工,全长从一期的870公里增加到1400公里,主要功能也改为以灌溉为主。

卡拉库姆运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运河,从阿姆河到穆尔加布河的540公里河段可通航,灌溉流量为503立方米/秒。该运河全部建成后,1500万亩耕地升级为水浇地,另新垦750万亩耕地,改良2.25亿亩牧场,使土库曼成为苏联稳定的长纤维优质棉生产基地,让成百万牧民结束游牧生活,将畜牧业推向新的水平。不过,阿姆河被运河夺走大部分水量,使咸海的来水量大大减少,这导致咸海在2010年左右濒临干涸。

(80年代的15大超级工程中,其余7个均为中国的超级工程,限于文本篇幅,我们在后续单独拟文予以介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